大洋网讯 在刚过去不久的2020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一组数据再次引起大家的关注:全球预计有3.5亿人患抑郁症,却只有不足一半患者接受有效治疗,而抑郁症只是精神障碍的其中一种。事实上,国际顶级专业杂志《柳叶刀》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人精神心理障碍患病率高达16.57%。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开设广东省首个精准心理诊疗门诊,针对长期药物、心理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提供多学科评估、个性化治疗方案以及全疗程的追踪管理,为患者提供最匹配、适合具体病情的治疗。
现状:心理健康服务有待科学化规范化
目前精神心理障碍治疗有效率偏低,心理健康服务科学化和规范化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专家表示,在诊断方面,当前的心理健康服务存在神经系统疾病鉴别不充分,有精神症状诊断,缺乏心理诊断,心理治疗方法的选择缺乏科学指导。在治疗方面,患者找不到合适的心理治疗师,患者-心理治疗师不匹配的现象常发生,贻误治疗时机,增加治疗成本;药物与心理治疗分离,缺乏协同配合,疗效未能最大化。在管理方面,治疗效果也缺乏客观评估,治疗过程无跟进,容易中断治疗。
在此背景下,张小远教授团队近10年致力于精准心理治疗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研究经费支持,其成果在国际著名临床心理学杂志《Psychotherapy Research》等刊物发表。近年来结合多学科诊断和精准药物治疗,构建了精准心理诊疗的全新诊疗模式,力求解决传统精神心理诊疗模式在诊断、治疗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神经-精神-心理多学科联合评估诊断
50多岁的老王这大半年来因为反复头痛,隔三差五地跑医院,看过不少医生、做过各种检查、也吃了一些头痛药,但始终没找到原因,问题也没能解决。一次神经-精神-心理多学科联合评估诊断,经神经内科专家检查,排除了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精神、心理科专家的详细问诊和检查发现,老王真正的“症结”是多年前已经遗忘的心理创伤,经一个疗程的心理治疗后,老王最近已经很久没有犯头痛了。
像老王这样的情况,在临床并不少见。据了解,精准心理诊疗门诊的首诊团队由临床心理学、精神医学与神经病学三个学科专家联合组成,从生理和心理角度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神经病学专家排除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精神医学专家判断目前精神状况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使用药物治疗;临床心理学专家对患者进行多维心理评估,作出心理诊断并评估心理治疗的适宜性。三方会诊,共同为来访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精准匹配心理治疗
在别人眼里活泼开朗的Z女士内心却有个说不出的痛苦——几年来,没有一份工作能坚持3个月。她总觉得新的工作干一段时间,能量很快就被消耗殆尽,再不辞职就撑不下去了。害怕自己会患上“抑郁症”的她求助了心理咨询师,但总觉得没有得到帮助。
在珠江医院精准心理诊疗门诊,经张小远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心理治疗适宜性、风格偏好以及干预取向等量表的评估,Z女士更适合的是具体的行为建议和指导,新行为治疗更适合她,而非指导的人本主义流派并不适合她。经匹配本团队的行为取向治疗师进行一个疗程的心理治疗后,Z女士的心理困扰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
张小远教授表示,心理咨询与治疗具有流派之分,不同流派对心理问题的形成以及治疗原则存在差异,来访者与治疗师的流派取向的匹配在心理治疗中是非常重要的。大规模的调查发现,有5%~15%的来访者在接受心理治疗之后会出现不良反应,而来访者与治疗师之间的不匹配是重要原因。
而在精准心理诊疗门诊,通过使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准心理治疗评估工具,对患者进行评估,为患者匹配不同流派及不同治疗风格的心理治疗师,可以选择更合适患者的治疗方法与技术。
药物-心理联合治疗
全职太太F女士是精准心理诊疗门诊试运行期间的另一名患者。十多年的失眠使得她几乎每晚都只能借助安眠药才能入睡,到今年,即使增加药物剂量也很难睡着,焦虑随之而来。经神经、精神、心理等方面的系统检查,医生团队发现F女士的心理行为因素是失眠的主要原因,同时她的心理治疗的适宜性很高,适合药物-心理联合治疗,精准心理治疗量表的评估显示她合适专门针对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按照医生指导的方法,F女士在就诊的当天晚上就睡了个好觉,睡眠质量也有明显进步。后期随访,F女士已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减药,并且目前睡眠一直保持良好。
张小远教授表示,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的时间节点。通过药物治疗快速控制症状,帮助心理治疗顺利展开;通过心理治疗方法提高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增进药物治疗的效果,并适时“掩护”药物治疗“撤离”。
此外,对于长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不良反应明显的患者,该门诊还将通过药物基因检测,了解患者药物代谢、药物转运和药物靶分子的基因多态性与药物效应及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个性化解决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安全性预警等重要问题。
整个诊疗过程,精准心理诊疗门诊都会进行追踪管理,动态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治疗师。
据了解,该精准心理诊疗门诊主要适宜经长期心理治疗或多种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的患者,因婚恋家庭、人际关系、职场压力等导致的复杂心身问题困扰者,以及长期不明原因的头痛、头晕等患者。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伍晓丹、韩羽柔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陈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