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扫期间,是我们山火监测的重点时段。通过卫星、无人机以及地面监控装置布下的立体防护网能够更有效地管住风险、降低风险、消除风险。”南方电网防灾减灾山火中心专家周恩泽告诉记者,除了“天空地”立体防控网之外,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还创新性提出输电通道山火隐患精准评估技术,指导一线人员开展隐患精准清理,提升通道山火防控水平,严防特殊走廊大面积停电事件,填补了山火隐患评估技术的行业空白。
科技防护网让风险更可控
近期,气象卫星在500千伏坪曲线附近监测到一处山火热点,可能影响电网设备安全运行。广东电网公司韶关供电局输电管理所收到告警信息后,旋即在距离起火点一公里以外的安全位置,使用红外热成像无人机开展山火观测。
南方电网广东东莞东北区供电局运维人员对山区10千伏架空线路开展重点特巡(张新城 摄)
“相比于人工排查火险,无人机能高效且安全地深入密林中,通过俯视角度直观地观察山区情况,观察火势走向,我们现在使用的红外热成像无人机,尤其是在山雾密布、夜间观火等能见度低、视线不良的情况下,优势更加明显,这对我们的工作效率有很大的提升。”韶关供电局输电管理所输电线路五班班员黄新亮介绍道。截至3月30日,该局已借助无人机完成山火应急处置18次。
据介绍,该技术基于激光点云数据、树种智能识别算法和输电线路山火跳闸模型,精准锁定关键重要输电线路96处山火隐患点,山火隐患点范围由原来林区全线缩短至线路长度的0.5%-15%。在作业过程中,直升机或无人机采集输电通道多光谱照片,提取线路本体信息与树种数据,并自动传送至数据处理后台,即可全面精准评估特殊走廊、重要交叉跨越点、涉港澳核线路、关键重要线路等通道的山火隐患风险,准确率高达86.67%。目前,这一技术已在南方电网范围内推广应用。自去年下半年应用以来,消除山火风险隐患96个,主网线路跳闸数同比下降32.69%,故障停运率下降56.25%。
精选防火经济作物守护特殊走廊
“以前一到山火频发的季节,我们天天都提心吊胆,特别是线路密集的地方,要是发生2回及以上线路同时故障,很可能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广东电网公司清远供电局生产技术部总经理助理徐刚介绍道,2022年该局已在辖区内3组输电特殊走廊成功试点开展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确保密集输电通道安全稳定运行。
南方电网广东东莞局输电管理所运维人员前往大岭山森林公园开展清明防山火特巡,排查线路隐患(王永亮 摄)
造林能否成功,树种选择是关键。防火树种应有抗燃、阻燃性,并适应所在地条件,油茶、杨梅等是建设防火林带的优良树种。清远供电局因地制宜,在飞来峡、龙塘以及浸潭、太平造林点拟建不同长度的防火林带,通过全面清理可燃物,换种油茶、杨梅等防火树种的方式,在全网率先完成3组密集输电通道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清理面积228亩,建成防火林带约2.2公里。
兼职护林员“监控”森林不“发火”
“树木生长不等人,巡线记录本上除了记录线路设备的缺陷,还增加了不少巡线途中碰到的林业问题。”广东电网公司惠州龙门供电局生产计划部副经理李娉婷告诉记者,在惠州龙门县内,森林覆盖率高达73.91%,从2022年开始,惠州龙门供电局多了个新身份——森林兼职护林员,除了确保穿越重重林木的电力线路平稳运行,解决“线树”矛盾,还要“监控”森林不“发火”。通过与当地林业局建立森林火灾预防通报机制,有效阻止了两起乱砍乱伐事件。
南方电网广东惠州惠城供电局运维人员通过无人机对重点防山火线路开展精细化巡视(张晓霞 摄)
“龙门局只是一个缩影,我们在南方电网系统内首创线路保护区与防火林共建新模式,全面协同政府力量,完成711亩“一主一副”防火林修建,高质量完成南方电网线路最密、治理最难、风险最高输电通道隐患治理,保证大电网安全稳定。”惠州供电局生技部输电设备管理专责林杰欢说道。
通讯员/沈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