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博物馆的官网上,有个“虚拟展览”的专区,点进去,热门展览“绘冠南天——粤藏宋元书画特展”的数字化展厅就向你徐徐展开。
广东省博物馆“虚拟展览”专区中,展览“绘冠南天——粤藏宋元书画特展”的数字化展厅(图为展厅界面)徐徐展开。
在这个数字化的空间里,观众可以随着鼠标和键盘的移动或者放大缩小等操作,如来到真实展览的现场一般循着展线移动,在自己心仪的展柜或者说明文字前停下“脚步”。那些穿越千年时间的古代书画经过数字化的还原,在屏幕上呈现出相当丰富的细节。
类似的虚拟展览如今在各大博物馆中几乎已经成为“标配”。而这只是数字技术应用于文博沉浸式场景的冰山一角。
实 数字化呈现效果取决于细节的精细化
今年8月,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公布了2022年广东文化和旅游领域数字化应用十大典型案例,涵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领域。这些技术在文博领域里携手编织出众多极富沉浸式、交互式体验的应用场景,也展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
比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粤读通”,采用人脸识别、图像识别联网解码技术,为读者提供了在全省范围内享受公共图书馆“一证通”的便利;广东星海演艺发展有限公司的“数字文化站”,采用沉浸交互、5G、VR等技术,创新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手段,提供“VR+剧场”“VR+博物馆”等多种体验项目,让群众随时随地畅享数字文旅体验;“广州非遗街区元宇宙”同步展现非遗橱窗、非遗展演、数字交互等丰富元素,采用全3D精细化沙盘,基于顶级游戏级渲染引擎打造真实的镜像世界,高度还原北京路骑楼,对广彩、广绣等非遗代表作品进行3D数字建模。潮州市与智度集团携手打造的“潮州工艺美术元宇宙精品馆”正式在“Meta彼岸”APP上线,成为国内首个“元宇宙”地方工艺美术馆,藏品涵盖潮瓷、潮绣、潮雕、朱泥壶、麦秆贴画等。
可以看到,“沉浸式”的概念,在直播、Vlog、现场活动等真人体验式的含义之外,增加了非常丰富的数字科技内涵,“线上”+“线下”的综合性体验逐渐成为文博界推出产品的主流形态。
许多观众和业内人士表示,“沉浸式”的博物馆体验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字化呈现层次的丰富,以及细节的精细化程度。在故宫博物院官方微信小程序“数字故宫”中,可以看到多个线上展览,其中就包括故宫博物院的开年大展“何以中国”,游客可以通过360度的全景导览,线上进入文华殿,一次性游览全国各地近30家博物馆的130余件文物。包括故宫博物院的玉龙、河北博物院的长信宫灯等。这些线上资源之所以有着高关注度,除了文物本身的珍罕之外,高质量的展现和较为舒适的欣赏体验也是非常重要的。
虚 以“虚拟”重塑人、藏品、空间的关系
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为文化数字化指明了发展方向。在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的加持下,文旅行业与元宇宙的融合愈加紧密,文旅元宇宙时代正悄然来临。
在政策支持下,不少文旅企业和文博机构开始携手科技团队进行“元宇宙”的探索,如湖南的张家界武陵源景区设立元宇宙研究中心;广州漫城文旅宣布将在四川打造国内首个元宇宙主题动漫乐园——卡卡动漫王国;西安大唐不夜城的《大唐·开元》基于唐朝历史文化背景建构一个“镜像虚拟世界”;河南龙门石窟打造了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全景沉浸体验馆……
日前,由商汤科技智能产业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发布的《打造“跨次元”的博物馆数字世界——基于AI+XR的数字化创新探索》白皮书指出,以5G、AI、XR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应用,正在创造全新的沉浸式交互媒介时代,并在全球掀起新一轮博物馆数字化变革,为人们带来“感知即交互”的沉浸式文化体验,重塑“人-藏品-空间”的要素关系。
3D可视化能实现文物的展示;通过XR技术还能够还原历史场景,带领观众体会到与历史文物互动的乐趣;通过AI+XR技术,可以将文物藏品1:1数字复刻,“搬”出库房,由此开创XR数字巡展等创新形式,降低“搬运”成本和遗损风险;XR眼镜有望成为进入博物馆数字世界的主要入口,提升实体博物馆的体验深度。
比如,2019年湖北省博物馆就推出了“虚拟曾侯乙编钟”的体验,通过AR技术让观众以手代槌,敲响两千年前的古代乐器,在互动区模拟敲击,观众可听到真正来自曾侯乙编钟的声音。
早前,全国60余位博物馆管理者和专家联名发起《关于博物馆积极参与建构元宇宙的倡议》。对如何利用数字技术给予观众更好的使用体验,同时更好地保护文物,文博业界早已开始了深入的探索。
日前,“丝绸之路上的敦煌——数字敦煌展”在北京开幕,“窟内文物窟外看”已经很大程度上变成现实。这背后是长达数十年的不懈探索和技术积累。
而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中,专家们开发出历史主题AR互动航海墙、“南海1号”三维文物展示、“丝路传奇”VR体验、海底世界VR体验、智慧机器人讲解、线上展览等一系列新颖的服务,增强了博物馆与观众的互动。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卜松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