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围绕固态电池,国内汽车行业上演一场“全武行”。先是一大群人跳出来质疑号称拿下第一的智己,随后更多人宣称自己才是“第一”或者即将是“第一”,最后是传统车企也纷纷跳出来分享自己的固态电池研发最新进展。
在固态电池上不能输。为什么?固态电池堪称电池界的“核武器”,对现有的电池是降维式打击。通俗来说,固态电池一旦普及,就没有其他电池什么事。对于固态电池,本田汽车有一句评价相当到位:它可以改变游戏规则。这也就可以理解,上一周,上市公司只要业务和固态电池相关,资本市场表现都不错。
固态电池优势主要有三。性能方面,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较量产搭载的液态锂离子电池均提升50%以上,整车续航里程能够轻松超越1000公里;安全方面,全固态电池能更受更高温度,大幅降低自燃风险;而在成本方面,未来大规模量产情况下,全固态电池综合制造成本有望比传统液态电池更低。简单来说,液态电池的上限就是全固态电池的下限。
这里还想说一说关于固态电池的一些冷知识,说一说关于固态电池的一些冷知识,提升作为看客的你的“战斗力”。假如你要回怼“假李逵”,可以做到“言之有物”。首先,固态电池的核心在于“全”。即固态电池没有中间状态,要么是全固态电池,要么是液态电池。所谓“半固态电池”,本质上还是液态电池。其次,固态电池是一个大的类别,而不是具体某一款型号的电池。根据固态电池电解质不同,可分为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其中,硫化物又分为自支撑硫化物和极片支撑硫化物。而根据固态界面改性不同,可分为原位固化和界面过渡层。再次,目前固态电池量产主要集中在2025年和2026年。但注意,上述绝大部分是电池量产时间,而非搭载在整车上的时间。从固态电池量产到装车,还需要反复测试、磨合、调试和改进,这是一个“时间不会短”的过程。国内推广新能源汽车可以追溯到2010年,当时以锂离子为代表的动力电池已经量产超过20年。一直到2019年,纯电车型才迎来普及元年。
固态电池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和品质控制目前没有可参照的方案,需要企业从零开始探索,企业与企业之间应该多点合作,不能圈地自封,否则会导致资源重复浪费。最后,装车之后,固态电池还要闯过安全、性能、可靠、耐久、品质、回收等难关,每一关都不好过。而且固态电池要做到成本比现有液态电池更低。只有如此,才能说服消费者购买。
传统汽车时代,技术演进周期在5年左右。汽车四化时代,一切都按下了4倍速的“快进键”。而不管技术研发能力有多强,发展速度有多快,都应该将“安全”放在第一位。有人说,电动化是汽车四化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这话不全对,下半场应该是“电动化+智能化”。而下半场的“电动化”指的就是固态电池。
可以预见,固态电池到来,能够激发新的活力,构建新的发展模式。未来1-2年,固态电池会越来越火,是流量担当;围绕固态电池,能够讲出许多新的故事。作为看客,见证历史同时,也要提高警惕:买车,其实不需要那么多的流量和故事,得看技术更要看安全。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