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能眼镜。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 摄
昨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大会(2025)在广州举办,重点展示集群产业创新前沿性、标志性成果,深入挖掘集群治理新理念、新做法,引导科技、人才、资本与集群对接,繁荣集群发展生态。
集群效应让产业协同更“丝滑”
大会发布了“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创新成果案例”。广深佛莞惠等工业大市优势互补,在广东省协调下培育了8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广东建立起国家、省、市三级产业群培育体系,托起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集群的重任。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要负责人介绍,去年广东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34%,8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总产值规模近10万亿,各集群在标志性产品、标准、工艺等方面达到世界级水平。“比如新一代信息通信集群,有智能穿戴设备、无人机、3D打印等新兴领域92种产品市场规模占全国第一。高端医疗器械集群迈瑞发布了全球首个临床落地的重症医疗大模型,重症知识查询准确率达95%……”
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运营中心主任吴政铭指出,协同发展是集群的核心价值。他表示:“广州拥有广汽等整车企业,深圳聚集了华为等新一代通信技术企业,惠州、东莞、中山具备雄厚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础。”六城联合便可打破地域壁垒,让产业协同更丝滑、城市合作更顺利。在企业间已有协同的基础上,集群效应将进一步放大资源整合优势。
广东省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会长吴智恒认为,广东装备产业多以民营企业为主,聚焦细分领域制造设备呈现“满天星”式生态,缺乏上海等地的巨型龙头企业。“在培育初期,政府要有序引导各地产业发展,实现差异化。例如,广州以智能成套装备为重点,深圳以激光加工装备为重点,东莞以电子制造装备为重点等。”
一张蓝图、三个赋能、五项融合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近60%、工业投资连续三年两位数增长、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达6个……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正逐渐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大会期间,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广州培育战略产业集群“一张蓝图、三个赋能、五项融合”的打法。“跨群融链”,推动产业与城市之间协同耦合、营造生态,以AI为纽带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能够更好推动集群效能整体跃升。广州绘就一张蓝图,加快构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聚力建强集群矩阵,牢牢把握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功能定位,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转型,重点发展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及6个未来产业,其中6个千亿级制造业集群构成万亿产业“四梁八柱”。广州坚持三个赋能,打出政策、载体、服务“组合拳”:出台首个创新药械目录,以及临床在研项目在穗产业化试行方案等十余份政策;培育10个特色标杆园区,推进建设6个省特色产业园;出台全国首部城市地方性法规《广州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条例》,推行“无事不扰、有呼必应”服务机制。广州推进五项融合,深化产业、科技、区域、金融、人才融通协作,激发跨群融链的“乘数效应”,正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向世界级迈进。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颖思、丁雄 通讯员穗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