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在王月刚教授团队的带领下,成功完成了全国首批智能温控超高功率消融导管(即:QDOT MICRO)指导下的射频消融手术。这例手术的顺利完成,不仅让患者享受到了优质领先的治疗技术,为医院在房颤疾病领域的高质化和精准化治疗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更彰显了医院始终以创新突破为引擎,引领房颤诊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长期承诺。
房颤是现今发病率极高的心律失常疾病。资料显示,每过25年,全球房颤患者的总数将翻一番,其整体发病人数已占全社会人口的2%~4%,尤其是80岁以上的高龄人士,房颤发生率已高达10%以上,这不但给广大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压力,也加剧了家庭和社会的护理、经济负担。由于可有效控制心律失常症状、减少复发、改善患者预后,导管消融术当前在房颤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作为一种治疗房颤的介入技术,确保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重中之重。
接受本次手术的是一位51岁的男性患者,反复出现有心慌胸闷等不适1年余。经过认真检查,王月刚教授团队诊断出导致该患者不适的罪魁祸首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并决定采用业内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一款最新智能温控超高功率消融导管,为该患者实施房颤射频消融手术。
这一款射频消融导管在压力监测的基础上配置了6个温度感受器,可提升温度感知灵敏度,同时通过实时温度反馈智能自适应调节功率和盐水灌注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术者更安心地进行高效消融,并新增3个微电极,可助力诊断复杂心律失常中的特殊电位。此外,该款产品将盐水灌注孔增加到了66个,可提高灌注效率、降低心脏负荷,有助于心衰患者的房颤消融。更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球首款双消融模式压力导管,QDOT MICRO可通过QMODE和QMODE+模式(超高功率90W消融,单点放电仅需4秒)的随心切换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
作为全新消融利器的率先使用者之一,王月刚教授在术后表示:“最新的智能温控超高功率消融导管可以高效安全地进行左房后壁消融,在减少病人的疼痛感、提高病人治疗舒适度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减少食道损伤,尽最大可能减少心房食道瘘的发生。同时较少的盐水灌注,对于心衰患者降低心脏负荷有很大帮助。这个新技术可以显著提升手术效率和手术安全性。”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国内较早开展心律失常介入诊疗方面的单位之一,2012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下称“卫健委”)批准为首批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基地,目前心律失常介入团队包含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3人,其中卫健委心律失常介入导师6人,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失常介入导师5人。团队实现了心律失常治疗各种技术的全覆盖,包括双腔起搏器、生理性起搏、ICD、CRT-D/LBBRT-D和CCM植入,房颤、房扑房速、室早、室上速、室速等各种射频/冷冻消融和左心耳封堵手术以及干性心包穿刺、起搏器电极拔除等高难度手术。近年来在医院平台的支撑下,心律失常介入团队医教研协同并进,逐步开展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生理起搏、皮下ICD、阵发房颤/典型房扑脉冲消融等新技术,2020-2022年连续三年保持年手术量千台以上并不断增长,2023年手术量突破2000台,在全省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团队中手术总量名列前茅。2021年在国内较早建立了“零射线”导管室,逐步形成了普通心律失常低或无射线治疗,房颤高功率消融及无射线治疗的技术特色。手术总体成功率高,平均住院日低,并发症率低。
持续奋进、孜孜以求。面对万千房颤患者亟待满足的多元化健康需求,期待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在疾病的治疗和管理上持续研究和探索,将更多前沿技术和创新理念应用于临床,进一步提升房颤疾病的规范化诊疗水平,在增进百姓健康福祉的同时,更助力“健康中国”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