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科技打开全空间无人交通

南沙妙用北斗导航、5G-A、边缘计算、物联网,护航智驾车无人船低空飞行器。
2025-03-26 11:21

给“AI造”加标识,应对AI作假的有效之举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03-17 10:33

2024年我国数字产业完成业务收入35万亿元

2024年我国数字产业总体运行平稳,完成业务收入35万亿元,同比增长5.5%,实现利润总额2.7万亿元,同比增长3.5%。
2025-03-18 11:46

我科学家描绘出首个海洋最深生态系统图

深渊水深超过6000米,是地球上最少被探索的极端环境。
2025-03-11 11:19

让科技供给与产业需求“双向奔赴”

这种以需求为导向的创新模式,并不是简单的供需对接,而是一场涉及创新范式、组织形态、价值创造方式的系统性变革。
2025-03-06 10:48

我国东部新增1.8亿吨页岩油储量

经自然资源部油气储量评审办公室评审认定,中国石化新兴、溱潼油田均为典型的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8027.49万吨,标志着我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两个页岩油田的诞生。
2025-03-05 11:11

别用手机AI推荐的药方去抓药了!

自互联网医疗诞生以来,“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的原则在医疗界便是一以贯之的。无论生成处方还是问诊,不管多聪明的机器人都难以胜任。
2025-02-27 11:41

以科技创新培育增长新动能

新春伊始,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令人振奋,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2025-02-26 10:09

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即将上线

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体系建设按照“一个标准,两级平台”的思路开展。
2025-02-19 10:17

中国登月服和载人月球车名称确定

目前“望宇”登月服和“探索”载人月球车已全面进入初样研制阶段,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2025-02-14 11:55

我国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共有45.17万家智能机器人产业企业,注册资本共计64445.57亿元,企业数量较2020年底增长206.73%,较2023年底增长19.39%,呈稳健上扬态势。
2025-02-10 15:38

量子光技术让时域光谱灵敏度翻倍

目前,时域光谱使用的超短激光脉冲可穿过材料样本或从材料样本反射回来。该过程能够精确测量材料随时间变化的分子组成,这是其他形式的光谱技术无法实现的。
2025-02-06 14:47

今年中国载人航天将实施三次飞行任务

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我国2025年计划发射神舟二十号、神舟二十一号两艘载人飞船和天舟九号货运飞船。
2025-01-22 17:15

总台春晚首次推出视障版和听障版无障碍转播

手语演员将通过AR虚拟技术,“置身”总台春晚演播大厅进行手语“解说”,并辅以AI语音技术制作字幕,以满足听障人士的观看需求。
2025-01-20 14:26

世界首套微波亮温度国家计量基准建立

记者14日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获悉,该局近日在国际上率先批准新建微波亮温度国家计量基准。
2025-01-16 16:56

全球首列碳纤维地铁列车在青岛投运

1月10日上午,全球首列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 1.0碳星快轨”在青岛地铁1号线正式上线。
2025-01-13 09:56

全球首座300兆瓦级压气储能电站全容量并网

1月9日,中国能建投资建设的“能储一号”全球首座300兆瓦级压气储能示范工程,在湖北应城全容量并网发电。
2025-01-10 10:07

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万兆光网试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7日发布关于开展万兆光网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到2025年底,聚焦小区、工厂、园区等重点场景,开展万兆光网试点。
2025-01-08 11:04

地铁十号线广钢新城车辆段移交运营调试

​近日,广州地铁十号线广钢新城车辆段正式进入运营调试阶段。
2025-01-07 14:25

“琅琊”海洋大模型发布

“琅琊”海洋大模型是面向海洋状态变量预报研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模型,融合了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与专业的海洋科学知识。
2025-01-06 10:07

我国海工装备实现新突破 全球最大打桩船交付

1月5日,全球最大打桩船“二航长青”号在江苏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交付,标志着我国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实现新突破。
2025-01-06 10:07

全球最快高铁在北京发布

CR450动车组样车运营速度、运行能耗、车内噪声、制动距离等主要指标国际领先,投入运营后将成为全球最快的商业高铁列车。
2024-12-30 17:48
22:34 十九年来最迟的中秋节,今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十九年来最迟的中秋节,今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月到中秋分外明。今年中秋有何看点?据介绍,今年中秋佳节有以下八大特点。

[详细]
19:00 广州塔珠江游好戏连台 预计假期客流量2.6万人次
广州塔珠江游好戏连台 预计假期客流量2.6万人次

​记者获悉,2025年国庆中秋佳节,广州塔珠江游以珠江为天然舞台、城市天际线为背景,推出系列特色活动,为市民游客打造沉浸式节日体验,尽显珠江畔的国庆热闹氛围。预计,广州塔珠江游国庆假期客流量达2.6万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约12.8%。

[详细]
23:37 台风“麦德姆”生成,将严重影响珠江口以西沿海
台风“麦德姆”生成,将严重影响珠江口以西沿海

今年第21号台风“麦德姆”今天上午生成,这个台风10月4日—5日将严重影响珠江口以西沿海区域。广州10月4日起也将有雷阵雨局部大雨,港区阵风加大至7~9级,陆地阵风加大至6~8级。

[详细]
16:31 10月广州降水量偏多,或有1~2个热带气旋影响

记者从市三防办获悉,预计10月全市平均气温24.7~25.6℃,较近30年同期偏高0.1~1.0℃;降水量70~80mm,较近30年同期偏多1~2成。

[详细]
16:22 白云山景区推出系列活动欢庆新中国成立76周年
白云山景区推出系列活动欢庆新中国成立76周年

10月1日,白云山景区精心策划系列国庆主题活动,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共同参与。升旗仪式、红歌展演、主题花展、梦幻灯光秀、猛禽观察节等丰富的文旅活动带来无限假日欢愉,同时,也让家国情怀在青山绿水间持续升温。

[详细]
09:43 广州南站今日客流有所减少,但仍处于高位运行
广州南站今日客流有所减少,但仍处于高位运行

10月1日,广州南站迎来客流高峰,发送旅客与到发旅客总量双双刷新历史纪录,到发旅客总数92.2万人次,超过2023年4月29日创下的86.5万人次历史纪录;其中发送旅客53.4万人次,突破了2025年5月1日47.8万人次的历史高点。

[详细]
04:15 好戏连台!​国庆中秋假期广州名团名剧名家齐上阵
好戏连台!​国庆中秋假期广州名团名剧名家齐上阵

在这个国庆中秋双节长假,广州集结国际国内演艺资源,联动广州大剧院、广东艺术剧院等剧院剧场,以及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宝墨园、广州海洋馆等场馆,通过优秀原创剧目、精品文艺演出和获奖作品巡演等,将演艺新空间建设成果展现得淋漓尽致,也将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精彩文艺演出献给广大市民和游客。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