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下午,佛山市第一中学2025年“加木之光”科技节开幕。本次科技节以“科技赋能未来”为主题,推出跨学科、多维度的实践体验活动,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艺术等十余项创新项目。科技节还联合20余所顶尖高校,集中展示了人工智能、无人驾驶、低空飞行等领域的尖端科研成果,为高中校园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前沿科技盛宴。
AI“明星”:
机器人组团空降校园
AI技术成为本次科技节的“明星”。多所高校展示了各类机器人项目,华中科技大学的“三子棋机器人”吸引众多学生驻足体验,亲身感受与AI对战的乐趣。该项目成员之一的李晓丹还是佛山一中2021届校友,为同学们带来了探索科研的榜样力量。
据介绍,“三子棋机器人”不仅能与人对战,还能自我纠错、自动重置棋盘。机器人的“大脑”是STM32控制器,帮助机器人决定下一步怎么下。机器人会用一个叫“Minimax算法”的“下棋技巧”来想办法打败对手。机器人的“眼睛”会拍下棋盘照片,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分辨出棋子的颜色和位置,随后通过机械臂精准地抓取并放置棋子。“我感觉它非常聪明!”佛山一中杨同学与机器人切磋后表示,与下棋软件相比,机器人的互动感更强。
深圳大学的“深度相机与机器狗”项目同样吸睛,四足机器人通过三维环境感知,模拟真实动物运动,展现了其在工业巡检、灾难救援中的潜力。此外,北师香港浸会大学的Navigator机器人团队展示了智能机器人在竞技、航空、水下探测等领域的应用,学生可亲手操控VEXU机器人,感受战术对抗的科技魅力。华南理工大学的创新项目更是将AI与材料科学结合,通过人工智能预测DNA序列,高效筛选特定手性碳纳米管,为纳米材料研究打开“智能之门”。
未来交通:
模拟飞行带你“冲上云霄”
无人驾驶技术展区人气爆棚。中南大学的“智能汽车竞赛”项目,以多学科融合的工程实践,诠释了无人驾驶的核心技术。东南大学的自动驾驶车辆平台则通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多传感器融合,实现高精度导航与数据闭环。中国农业大学的“小型农田机器人”和“四旋翼植保无人机”,让农业科技与低空飞行碰撞出创新火花。后者基于北斗RTK厘米级定位技术,可自主飞行、仿地避障,精准施药。
“起飞了!注意前方!”在C919模拟飞行体验展区,同学们依托无人机大赛系统,模拟真实飞行任务,融合编程、物理与工程知识,在团队协作中深化STEAM素养。据了解,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的“杭航杯”2024年中小学飞行器仿真挑战赛决赛中,佛山一中学子勇夺“巅峰对决”赛冠军和季军,科学教育让同学们更近距离地触摸未来。
科学游乐场:
沉浸体验,未来已来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展区化身“物理魔法实验室”,多项互动装置引爆全场。特斯拉线圈用数万伏高压释放绚丽闪电,诠释能量传递的极限;磁悬浮太阳能电动机用悬浮转子+太阳能供电,展现新能源与磁悬浮的完美融合;电磁云装置让稀有气体在强电场中释放动态光影,宛如科幻电影场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RoboMaster机甲大师战队“过岗龙”。现场演示了机器人的精准打击与战术对抗,其核心技术融合机器视觉、自主导航等高精尖领域。
中山大学的项目将各种电镜视觉观察到的微观结构,重建为三维数字模型,并利用3D打印技术转化为可触摸的实体结构。同济大学的项目探索3D打印在航空航天、医疗和古建筑修复中的应用,学生在工程师指导下完成“校际联动”主题创作。
“科技节让我产生了好奇。”高二学生刘同学打卡了不少高校的展位,并专注地玩起了“九连环”。据悉,本届科技节汇聚了20多所顶尖高校带来的前沿科技成果,这场科技的盛宴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扇通往未来的大门。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冯嘉敏 通讯员:李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