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免疫学博士王子豪
人物名片
王子豪
籍 贯:北京
学 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免疫学博士
导 师:孟颂东研究员
研究方向:长期专注于GP96蛋白相关研究
学术成果:发表SCI论文5篇,获7项专利授权
临床研究:参与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IIT)37项
在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上,免疫学以其深邃的复杂性与广阔的应用前景,吸引着无数科研工作者深耕其中。在这片充满机遇的“富矿”之上,青年科学家们正以超乎寻常的专注力,揭开层层谜题。他们如同在基因密码中穿行的探针,在细胞信号间架设桥梁,矢志将基础研究的星火转化为照亮临床的曙光。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免疫学博士王子豪,正是这样一位在免疫学星空下奋力前行的“追光者”。凭借敏锐的洞察力与不懈的求索,他正逐步成为这一领域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从食品科学到免疫学前沿
初见王子豪,这位出生于1995年的青年学者,身上散发着浓厚的书卷气与对科研的赤诚热爱。他的眼神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求与探索未知的坚定光芒,这份对科学的浓厚兴趣,早已在他心中深深扎根。
“我从小就对生命现象充满好奇,那些看不见的微观世界仿佛蕴藏着无穷魅力,不断吸引我去探索。”谈及科学兴趣的起源,王子豪眼中依然洋溢着热忱。
2017年,自北京工商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后,王子豪选择追随内心的兴趣,转向病毒学领域攻读研究生。随着学习的深入,免疫学中细胞间精妙复杂的反应网络、机体强大的防御机制,令他深深着迷,并决心在此领域深耕。这份源自兴趣的驱动力,成为他叩开科研大门的最初钥匙。
▲孟颂东 博士,研究员,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师承孟颂东:踏上科研理想征途
考研择校之际,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这座国内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研究的高地,频繁进入王子豪的视野。其中,孟颂东教授的研究团队尤其令他心驰神往。“孟老师团队在病毒学与免疫学的交叉领域深耕多年,尤其在热休克蛋白GP96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方面,取得了国际领先的成果。”王子豪说。
孟颂东,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院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热休生物创始人,被誉为我国免疫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其团队成就斐然,主要研究病毒、肿瘤免疫及疫苗研制。2007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主持参与科技部“973计划”“863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与重点项目。先后在Lancet、Hepatology、PNAS、Clinical Cancer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logy等发表论文80余篇。
孟教授坚信“科研不能止步于实验室,要让成果真正惠及患者”的理念,与王子豪渴望进行“有实际价值的科研”的初心高度契合。凭借扎实的跨学科准备和对研究方向的深刻理解,王子豪成功加入微生物研究所,成为孟颂东教授团队的一员。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他不仅系统掌握了免疫学尖端实验技术,更逐步聚焦于自己的研究重心——探索GP96蛋白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潜力。从此,王子豪正式开启了他在免疫学领域的科研理想征途。
▲热休克蛋白GP96导图
GP96:照亮渐冻症研究的希望之光
渐冻症是人类各种顽疾之王,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世界五大绝症之首,平均生存期仅2-5年,已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亟需更多的临床研究来攻克此疾病。
谈及为何将目光投向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俗称“渐冻症”),王子豪的思绪回到了学生时代。“物理学家霍金与渐冻症顽强抗争数十年的故事,让我深刻感受到这种疾病的残酷——患者将逐渐丧失运动、言语甚至呼吸能力,意识却依然清醒。”深入了解后,他发现渐冻症目前尚无根治方法,现有药物仅能延缓病程,患者及家庭承受着巨大压力。霍金的坚韧精神深深触动了王子豪,他决心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对患者切实的帮助。
研究发现,作为目前唯一用于临床的天然佐剂分子,热休克蛋白GP96具有强大的免疫稳态调节功能,前期动物实验和初步临床观察均证实对渐冻症有一定疗效。它不仅参与免疫调节,还能通过调控神经细胞的应激反应、抑制炎症损伤,为包括渐冻症在内的疾病提供了潜在的治疗思路。
这一发现令王子豪兴奋不已,“如果能通过GP96相关技术改善患者症状,哪怕只是延缓一点点病程,对他们而言也意味着莫大的希望。”从此,他的研究中多了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感。“每当想到那些在病痛中坚持的患者,就觉得实验台旁的每一份辛苦都值得。”
▲2022年9月,GP96注射液治疗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首批患者与医护人员合影
从50例试点到全国协作网络
科研的价值,最终需要临床的检验。2020年前后,尽管疫情的阴影尚未完全消散,但王子豪所在的团队与合作单位已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悄然启动了一项意义重大的尝试——基于GP96技术的渐冻症临床研究。
“博鳌先行区的政策优势,使我们能更高效地推动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IIT)。”王子豪回忆道。首批50例患者入组时,团队成员既满怀期待又倍感责任重大。他们全程参与患者筛选、给药及随访,密切关注每一项细微的指标变化。“曾有一位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原本无法自主抬起的手臂出现了轻微的活动能力,家属拉着我们的手反复道谢。那一刻,‘科研为民’这四个字的分量,我有了切身的体会。”更令人振奋的是,研究的足迹正不断扩大。
“如今,患者无需远赴海南。我们已在佛山、杭州等地建立合作点,患者在当地合作医院即可参与研究。我们希望通过扩大样本量,不断优化治疗方案,让这项技术惠及更多人群。”王子豪介绍道。
科研与临床:一场深刻的“双向奔赴”
深入参与临床研究的过程,让王子豪对“科研”与“临床”的关系有了更透彻的领悟。“过去在实验室,总认为把机制研究透彻、获得完美的数据就足够了。但真正接触临床才发现,患者的个体差异、给药方式的细微差别、副作用的管理策略,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对最终疗效产生决定性影响。”他深刻认识到,科研的成功不仅体现在实验室的数据图表上,更在于能为患者带来的实际改变。
他举例说明:在动物模型中表现优异的GP96蛋白,应用于临床时,部分患者可能因体质差异出现免疫反应波动。“这就要求我们以临床反馈为起点,反推基础研究——差异为何产生?如何优化蛋白结构或给药方案?构建‘临床问题→基础研究→解决方案→临床验证’的完整闭环,才是科研成果转化的核心路径。”
孟颂东教授的科研团队发现,热休克蛋白GP96本身可诱导产生调节性T细胞,增强其抑制功能,在动物试验验证对于红斑狼疮、1型糖尿病等有显著治疗效果,初步临床观察显示对红斑狼疮、白癜风、红皮病、银屑病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疗效明显。
▲孟颂东教授与王子豪博士在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
论文与专利:刻录成长的印记
多年的潜心钻研,为王子豪带来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在免疫学权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篇;围绕GP96技术获得多项发明专利授权,为潜在的临床转化构筑了坚实的知识产权壁垒。然而,在他眼中,这些成果的价值远不止于荣誉本身。每一篇论文的撰写,都是对研究思路的深度梳理与重构。
而专利申请的经历,则训练他完成了从“科研思维”向“应用思维”的转变。“写论文旨在分享科学发现,而申请专利则需全面考量技术的可行性、创新性及具体应用场景。比如我们关于热休克蛋白GP96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应用专利,就需要反复推敲使用剂量和频次等细节,这些都是纯粹的实验室研究可能不会过多关注的实践性问题。”
▲王子豪在实验室工作
协同攻坚:多学科合力挑战渐冻症的未来
展望未来,王子豪的目标清晰而坚定:继续深耕免疫学,聚焦于渐冻症的多学科联合治疗策略。“GP96技术是我们的重要‘武器’,但渐冻症病因复杂,单一疗法恐难彻底攻克。”
他计划将GP96技术与干细胞治疗、基因编辑等前沿领域相结合,探索“免疫调节+神经修复”的协同治疗方案,以期在抑制炎症损伤的同时促进神经修复,实现双管齐下的疗效。
从跨界考研的初心萌动,到临床转化的躬身实践,王子豪的科研之路始终围绕着“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核心展开。在免疫学的微观世界里,他以专注为引路的明灯,以坚持为前行的路径,一步步向着那个宏大的目标——“攻克渐冻症”——坚定迈进。
王子豪博士的故事,是无数默默奉献的科研工作者奋斗历程的一个生动缩影。他的坚持与执着,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推动科学进步、点亮生命希望的最宝贵财富。
▲王子豪在接受媒体专访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