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模型从“参数竞赛”迈向“产业普适”,人工智能的竞争已从单一技术突破转向全链条协同创新。昨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的展台上,记者看到,从底层算力基建到中间的工具平台,再到上层应用生态,中国企业正以“全栈突破”姿态,勾勒出大模型时代的创新全景图。
算力基建
从单点突破到万卡互联
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1037.3EFLOPS,较2024年增长43%;2026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1460.3EFLOPS,为2024年的两倍。
AI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算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推动了算力基础设施的升级。在大模型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算力需求呈指数级攀升,如何让分散的算力高效协同、让异构算力无缝适配,成为行业痛点。华为在本次大会上展示的“昇腾384超节点”正是这一问题的“破题之作”。
作为业界最大规模高速总线互联超节点,昇腾384超节点由12个计算柜与4个总线柜构成,依托华为在ICT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通过最佳负载均衡组网方案,彻底突破了AI算力互联的“最后一公里”瓶颈。其最大亮点在于“可扩展性”——不仅能支持当前千亿级大模型的高效训练与推理,更可通过模块化扩展,未来成长为包含数万卡的Atlas 900 SuperCluster超节点集群,为万亿参数模型演进提供“硬支撑”。
此外,摩尔线程以自主研发的MUSA架构为基石,率先实现单芯片同时支持AI计算、图形渲染、物理仿真等多领域技术突破,此次展出的夸娥(KUAE)系统以全功能GPU为核心,打造软硬一体化的系统级算力方案,从KUAE1支持千卡互联,到KUAE2实现万卡级集群扩展,通过3D全互联拓扑达成亚微秒级通信延迟,为大模型预训练等大规模智算需求提供端到端支撑,推动算力基建从“单点能力”向“万卡协同”跨越。
工具平台
从通用适配到场景定制
算力的“硬实力”需要“软平台”的精准赋能。展台上,三个摞在一起的大、中、小“盒子”——“无穹AI云”“无界智算平台”与“无垠终端智能”解决方案,成为全场焦点。这是无问芯穹首次发布全规模AI效能跃升方案,以三大“操作系统级”产品,覆盖跨地域智算网络、智算集群与多形态智能终端等全场景,为AI应用提供从模型调度、性能优化到部署落地的全链路支持。
“大算力建设如同‘巨型发电厂’,而AI应用需要的是‘即插即用的插座’。”无问芯穹联合创始人、CEO夏立雪解释道。针对小而广泛的AI应用企业需求,无问芯穹通过统一适配多元算力,让企业无需改造代码即可灵活调用跨地域算力资源。
展台现场,Mootion(AI视频创意智能体)、Tripo AI(AI语音建模)、捏TA(AI角色互动)、乐玩幻镜(AI人像美化)四家生态企业同步展示互动体验:用户上传一段旅行视频,Mootion可自动生成电影级分镜;对着麦克风说几句话,Tripo AI能快速生成个性化语音模型……这些场景的背后,正是无问芯穹平台对算力、算法、数据的深度协同。“我们要让算力成为标准化、高转化率的‘拎包入住’基础设施。让算力像水电煤一样流入到千行百业,流入到千家万户。”夏立雪说。
应用生态
从技术验证到产业深耕
当算力与工具平台“搭好舞台”,AI应用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场。北电数智的佛山南海桂城智算中心、PPIO的Agent沙箱,正是这一趋势的典型注脚。
在佛山南海桂城智算中心,北电数智以全栈AI服务能力构建的城市级AI底座,通过“一地一策”“一业一策”精准对接本地制造业需求。其与季华实验室等7家企业共同成立AI创新应用生态联盟,7家佛山本土企业成为首批AI创新应用意向客户。针对当地泛家居产业用户痛点进行专属模型训练开发,并打造了AI营销平台、智能设计平台、柔性生产调度引擎等应用,推动佛山泛家居行业向智能化、柔性化转型升级。“我们的目标是扎在产业的痛点上,深入产业发展,让基石产业生长。”北电数智CTO谢东介绍,佛山南海桂城智算中心将作为推动佛山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全新“AI生产力中心”,为佛山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体系化支撑。北电数智已在北京、珠海、佛山等多地落地城市级AI底座,未来,还将持续推动在全国更多区域落地。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庆辉、周裕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