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业农为首,电稳稻黍安。春雨纷飞,岭南沃野当前一派繁忙有序,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的“春耕保电队伍”走进田间地头,全力护航春耕一线,让现代农业的电力保障更加稳定可靠,让电网与万亩良田共绘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全场景电能替代 打造“无人农场”科技范儿
一片片翻耕过的农田散发着泥土气息,未见农民田间劳作,只见无人机犹如巨鸟般贴地飞行进行巡田作业,通过多光谱摄像头的无人机实时传输稻田水肥情况,为无人植保机的打药任务提供精准规划。
大地回春,农事渐起。在广东省河源市柳城镇万绿智慧无人农场,无人直播机、插秧机、植保机等高科技农机正高效作业,助力春耕备耕跑出“加速度”。
据了解,这里也被称为“院士农场”,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院士团队的技术支持下,这里打造了广东省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万亩智能化粮食生产示范基地。该基地实现了耕、种、管、收全流程自动化,均由无人农机代为完成。
守护粮食安全压舱石,离不开电力服务先行官。南方电网广东河源供电局以智慧无人农场为切入点,试点建设了河源首个“全电示范村”,通过打造农业种植、农业养殖、农产品加工、居民生活等全场景电能替代应用,全面推动绿色清洁能源体系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在供电部门的帮助下,我们通过电气化改造,实现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广东万绿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宽介绍,从种植前期的育种、育苗,到中期的灌溉、消杀、施肥,再到后期的运输、烘干、存储,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电能的支撑。
农作物的种养收是结合节气开展的,打通收获、储存、销售环节,更有利于农业收益与发展。“对于农产品周期问题,基地建成了电储藏室(冷库),可将烘干的稻谷储藏12个月,锁住了丝苗米的香气,保证了大米纯天然的味道,也保证了产品的价格和销量。”王宽称,万绿智慧无人农场还建成了电气化碾米中心、烘干中心及储存冷库等,实现稻谷从烘干、储存、成米全程电气化绿色发展。
电力增容“加速度” 春耕用电“零等待”
天色青远,南粤大地迎来水稻种植的好时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为数不多的千亩连片耕地,佛山南海里水镇华穗耘谷产业园区一片热火朝天的耕作景象。
南方电网广东佛山南海供电局里水供电所工作人员到华穗耘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了解花苗正常情况,并为花农开展用电检查(林咏菁 摄)
“我们产业园计划今年种植水稻、蔬菜等七百多亩,全程机械化使插秧效率较人工提升十倍。”产业园工作人员陈先生指着连片耕地介绍,“从育苗、灌溉到机械化播种,无论哪样工作都离不开电,我们人休机器不休,力争在3月完成整个春耕工作。”
农时贵如金,电力护航更需分秒必争。南方电网广东佛山里水供电所组建“春耕保供电”队伍,根据春耕用电特点开展电网运行实时监测和电力服务,制定保供电方案。网格化客户经理更是化身“电力田管家”,实时对接用户需求,确保突发问题及时响应。采取“人巡+机巡”双保障模式,对园区温控设备、自动化播种机、喷淋系统等关键节点进行安全检查,积极检修维护相关农业生产用电线路,确保育苗温室等关键区域不断电。
随着春耕工作逐步开展,产业园用电负荷也将随之攀升。为解决往年春耕期间温室大棚与耕地设备“抢电”问题,里水供电所靠前服务,通过走访、电力数据分析等手段摸排用户春耕用电需求,赶在立春前完成了多台专变的送电工作,新增容量5600千伏安,在田间地头为20间大棚与七百余亩耕地筑牢“电力保障”。“过去春耕高峰期常担心电压不稳,今年完成高压新装和高压增容后,即便所有设备同时运转,电力也稳如磐石!”产业园工作人员陈先生说。
通讯员/沈甸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