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讯 近日,财政部发布通知称,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将于4月24日启动发行。记者梳理发现,根据安排,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共发行21期,发行时间为4月至10月,期限为20年期、30年期和50年期三种,付息方式均为按半年付息。其中,4月24日将首发20年期、30年期特别国债,5月23日将首发50年期特别国债。根据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拟发行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比去年增加3000亿元。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表示,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进一步提高,不仅力度加大,而且对“两重”“两新”的支持范围扩围,除了继续形成大量的优质基础设施优化供给结构外,还将有力地促进设备更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促进消费。超长期特别国债形成了优质资产,更重要的是为地方财政腾出了空间。
近期,避险情绪和资金推动我国债市走强,债券价格上涨带动债券收益率进一步走低。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分析,宽松的资金面叠加不时发酵的降准降息预期,使得债市收益率易下难上。“择机降准降息的预期,对于债市多头相对有利。因为降准降息真的落地,往往属于利多出尽,债市容易陷入短期调整之中。而不断择机,落地时间推后,债市下行行情反而持续的时间更长。”刘郁说。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迪表示,政府债券发行的节奏可能在二季度进一步加快,为后续新一轮增量财政政策留足空间,货币政策将与财政政策协同发力,保持流动性充裕。
民生证券固收首席谭逸鸣分析,预估财政发力将继续靠前,此外,财政赤字、专项债、特别国债等是否有进一步的扩张空间,值得关注。“在宽财政发力之下,仍需宽货币的协同配合,当前货币政策工具已留有充分调整余地。预估二季度或迎来货币宽松的兑现窗口,央行或实施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谭逸鸣说。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楚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