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20日是第37个“全国爱牙日”,根据广东省牙病防治指导中心的最新调查,省内儿童乳牙患龋情况十分普遍,而12岁儿童恒牙患龋也不在少数,尤其是在基层农村,隔代抚养的孩子由于过度摄入糖而导致的口腔健康问题更多。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海珠广场院区口腔预防科副主任李剑波提醒,糖确实是影响口腔健康乃至全身健康的重要因素。不过,科学控糖不仅仅是少吃糖,“让孩子每次少吃糖,有时还不如一次吃够,减少吃糖频次,减少牙齿的‘糖暴露’。”
减糖控体重:
少喝奶茶也可护齿
李剑波受访时表示,糖的摄入首先经过口腔,而口腔中的致龋菌以糖分为食,代谢后会产生酸性物质,侵蚀牙釉质导致牙面脱矿,久而久之导致龋洞。
“减糖”是指减少游离糖的摄入,游离糖主要来自含糖饮料、糖果和加工零食。李剑波特别指出:“如今棒棒糖大家不一定常吃,但奶茶大家很爱喝,其实奶茶的含糖量很高,会增加患龋及肥胖风险。而奶茶在口腔中的停留同样也增加了牙菌生成的风险,所以少喝奶茶就是在保护牙齿。”
专家建议,减少三餐外的甜食频次,如巧克力、糕点等易黏牙食物,同时避免一颗糖分两次吃,减少牙齿暴露在糖环境中的时间。日常生活中,吃甜食后要及时用清水漱口,缩短糖分在口腔中的停留时间。
牙防工作:
深入乡村基层
作为广东省牙病防治指导中心,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广东省口腔医院)承担着全省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指导工作。近年来,该中心持续推进全省口腔疾病防治工作。
2023年,中心启动“助翼天使,从‘齿’开始”项目,专注于残疾儿童口腔健康,编写制作针对残疾儿童口腔保健的系列书籍、视频,累计开展科普宣教活动惠及儿童、家长及教师超7000人次,为全省近1000人次特殊儿童提供了专业口腔检查。
同时,中心承接中华口腔医学会“健康口腔助成长”项目,聚焦乡村儿童口腔健康,为全省3000余名3—6岁儿童提供口腔检查、窝沟封闭、局部用氟等服务,优先保障农村及低收入家庭儿童,助力广东省乡村儿童健康素养认知水平提升。
舒适化治疗:
让人不再“看牙生畏”
对于口腔问题严重的患者,特别是儿童和特殊人群,及时治疗至关重要。然而,人们往往对牙科治疗存在畏惧心理,不仅是孩子,不少成年人同样如此。
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海珠广场院区负责人陈柯介绍说,推进舒适化治疗是解决“牙科恐惧”的有效措施。舒适化治疗是通过药物麻醉、镇静镇痛、改进诊疗方式等手段,增强患者在口腔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减少疼痛及牙科治疗可能导致的心理创伤。
来自东莞的3岁男孩小邓就是舒适化治疗的受益者。由于全口多颗蛀牙,他常常疼得无法进食,影响了生长发育。在舒适化治疗中心接受全麻下儿童龋齿综合治疗后,小邓惊喜地发现虫牙都不见了,现在“吃嘛嘛香”。
舒适化治疗有一套从浅到深的多层级镇静镇痛体系,包括鼻喷镇静、静脉镇静和全身麻醉等方式,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方案。“我们主张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方式,能够配合治疗的患者通常采用轻中度镇静,对于无法配合的低龄儿童或特殊人群,全麻治疗更为合适。”陈柯解释说,不少家长对于麻醉顾虑较多,导致孩子的牙病越拖越严重,实际上麻醉完全可以做到安全无忧,也能提高儿童口腔治疗的效率,家长不必担心。同时,医护人员也会从软硬件环境设计、儿童心理等方面提供专业的辅助,缓解紧张恐惧心理,让孩子们的体验更好。
实用护牙指南
有效清洁是关键:使用含氟牙膏,每天至少早晚刷牙2次,每次持续至少2分钟,确保牙齿各面清洁到位。同时推荐使用牙线帮助清除牙缝间的食物残渣和菌斑。
科学饮食习惯:控制糖的摄入量和频率,避免长时间进食甜食。吃完甜食后及时用清水漱口,减少糖分在口腔中的停留时间。
定期口腔检查:建议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口腔问题。
专业预防措施:适龄儿童可接受窝沟封闭和局部用氟等专业预防措施,有效降低龋齿发生风险。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刘涵月、刘梦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