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岁的李大叔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烧缠上了。体温常常飙升到39℃以上,吃退烧药也只能暂时缓解,没过多久又卷土重来。更让人揪心的是,随后与他朝夕相处的妻子和年仅1岁多的小孙女,也先后出现了同样的症状——高烧、浑身无力、夜里大汗淋漓。日前,佛山市中医院感染科接诊了这相继发烧的一家三口。
到底是什么感染,让爷孙三人相继反复发烧?佛山中医院感染科主任马晓军接诊时仔细问诊,在问“发病前吃过什么”时,李大叔一句“吃了点羊肉”引起了他的注意。结合三人反复发热、大量出汗和关节疼痛的典型表现,马晓军脑海中立刻闪现出“人畜共患病”的可能性,随即为李大叔安排了针对性检查。
结果证实了他的判断:布鲁氏菌抗体阳性!李大叔一家患上的正是“布病”。随后,他的妻子和孙女的检查结果也指向同一诊断。病因水落石出,治疗也随之清晰。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抗感染和对症治疗,一家人终于告别反复发烧,顺利康复出院。

“布病”全称“布氏杆菌病”,又称为“布鲁氏菌病”,俗称蔫巴病、千日病、懒汉病、羊病等,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属乙类传染病。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物、水或者食用染病动物未经消毒的乳类、未煮熟的肉类、内脏等,均可通过消化道感染;饲养病畜、挤奶、屠宰、加工皮毛和肉类过程中接触病畜,通过皮肤黏膜感染;人体吸入被布鲁氏菌污染的空气后,可发生呼吸道感染。结合李大叔一家的病史,他们极有可能是通过食用了未经彻底煮熟的羊肉而感染。
马晓军主任表示,感染该病的典型表现为反复发热,像“过山车”一样时高时低,大汗淋漓,晚上更为明显。全身乏力,休息也无法缓解。肌肉疼痛多见于两侧大腿和臀部,可呈痉挛性疼痛;关节痛多见于脊柱、骶髂、膝、肩等大关节,可为游走性刺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肝脾肿大、睾丸炎等。该病只要及时诊断、规范治疗,大多数患者都能彻底康复。
马晓军主任提醒,虽然布病在佛山本地发病率不算高,但生活中仍需保持警惕,尤其处理生鲜肉类多加注意,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管住嘴:不喝生奶、不吃生肉,一定要煮熟煮透;讲卫生:饭前洗手,生熟案板分开,处理生肉最好戴手套;认准渠道:购买经检疫合格的肉、奶制品。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高敏华 通讯员:佛中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