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畲族村民在制作乌饭。
龙川县田心镇甘陂村畲族乌饭。
龙川县田心镇甘陂村畲族乌饭。
3月29日,一年一度的畲族乌饭节在河源市龙川县田心镇甘陂畲族村隆重启幕,一种在当地流传着跨越千年的传统美食——乌米饭(以下简称乌饭)让人眼前一亮。乌饭不仅承载着当地畲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更是连接古今、融汇历史文化传承的纽带。记者当天走进甘陂畲族村,倾听当地村民讲述畲族乌饭这一舌尖上的非遗美食的精湛制作工艺和背后鲜为人知的人文故事,以及感受到那份流传千年的乌饭醇香与畲族风情。
典故:畲族先祖抵抗外敌被困自制“军粮”
龙川县田心镇甘陂畲族村村民蓝碧娟介绍,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当地村民都要举行盛大歌会,庆祝一年一度的畲族传统节日——乌饭节,这在甘陂畲族村已沿袭了上千年。
据当地史料记载,相传在公元669年,畲族先祖雷万兴带领畲家军起义,被围困在大山里,援尽粮绝,畲家军只得在山里寻找食物。时值秋冬,山里大部分树木落果,畲家军就采摘山上乌稔树的野果充饥。
畲家军起义胜利后,忆起大山里食过的甜果,因季节错过,当地畲族乡民只好采下乌稔树叶子加工后和着糯米一起炊煮,雷万兴吃了,食欲大增,异常高兴,下令畲军每天都煮乌饭。后来,当地畲民为了纪念畲家军起义胜利,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村里男男女女都出门“踏青”,采集乌稔叶,家家都做乌饭,流传至今便成为龙川畲族的一个节日,故而三月三又称“乌饭节”。
“能把一种食物当作重大节日的名称,足见这种食物在龙川畲族乡民心目中的地位。”龙川县副县长邹树元称,乌饭的制作技艺在田心镇甘陂畲族村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使其成为龙川县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作工艺独特 节日入选非遗
“乌饭的制作工艺独特,充满了畲族人民的智慧。”蓝碧娟告诉记者,首先,需采摘山上新鲜的乌稔树嫩叶,经过二次筛选,只留下完整的嫩叶,再用深山泉水反复清洗浸泡。接着,将乌稔树叶在传统石臼中捣碎,取出汁液,这便是糯米的天然“染色剂”。然后再将糯米放入乌稔树叶汁中浸泡8小时,让米粒充分吸收汁液的颜色。最后,将浸泡好的糯米放入蒸笼,用柴火土灶蒸煮,蒸熟后的乌饭黑中泛青,香气扑鼻。
乌饭既可以单独食用,也可以加入红枣、白糖等食材,创造出全新的味觉体验。此外,乌饭还具有易于保存的特点,贮藏在阴凉通风处数日不馊,食用时以猪油热炒,更是香软可口。
据了解,甘陂畲族村是龙川县唯一的畲族村,这里较为完整地保留了畲族“三月三乌饭节”的传统习俗。2019年,畲族“三月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如今,乌饭节不仅是当地畲族人民的节日,更成为龙川文化旅游的一张新名片。
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甘陂畲族村将乌饭这一特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当地政府通过举办田心文化节之畲乡风情夜活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广畲族文化体验游等方式,不仅让外界更加了解并喜爱上这道舌尖上的非遗传统美食,而且也为甘陂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促进了村民就业增收,实现了传统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曾焕阳 通讯员黄云霞、杨锐、曹润红、黄璟晖、王国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