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大洋网首页 > 教育

高考改革受影响最大的是谁?

高考改革受影响最大的是谁?
改革后的高考更加注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测试。就目前全国各地已公布的改革时间来看,北京、湖南、海南、江西、山东、天津等6省份,从今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不再分文理科。
2017-08-23 15:51

江西高考文科状元被清华录取 获33万奖金

昨天上午,社会各界人士齐聚丰城中学。当日,广东省丰城商会、李文绮扶贫奖学金、丰城中学校友基金会和丰城一餐饮公司四家共计向金淼发放超33万的奖金。仅广东省丰城商会一家,奖金就达24.68万。
2017-08-23 15:51

高校录取系统饱和 法国学生没学上

高校录取系统饱和 法国学生没学上
法国高等教育部长维达尔称,仍有约6000名在“会考后录取平台”上填报志愿的学生没有被大学录取。他承诺会谨慎采取行动,为这些学生找到解决方案。自7月末起,没有被录取的学生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补录取。
2017-08-23 15:51

抓住青少年的心,博物馆“活起来”

博物馆如何“让文物活起来”,进而让博物馆“活起来”?这是近几年博物馆界都在思考和探索的课题。博物馆的价值在于其容纳的知识和氛围,而能让博物馆的价值得以体现,让博物馆真正“活”起来的,是人。
2017-08-22 12:37

防性侵 家长该如何对孩子说?

防性侵 家长该如何对孩子说?
在南京火车站候车室,一男子公然猥亵一名12岁女孩,女孩毫无反抗。这条新闻引发广泛关注的同时,也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2017-08-22 12:37

幼儿园开始对“复读生”说不

“因没老人带,3年前让女儿提前一年进幼儿园。如今孩子大班毕业了,没满6岁上不了小学,幼儿园又说名额满了无法接收复读。”昨日,市民郑先生向记者诉苦:“总不能让孩子在家玩一年吧。”
2017-08-22 12:37

教育部:不鼓励东部高校从中西部引进人才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快直属高校高层次人才发展的指导意见》近日发布,《意见》提出,不鼓励东部地区高校从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引进人才,支持东部地区高校向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输出人才。
2017-08-22 12:37

名校热衷办分校 应当设门槛立规矩

名校办分校,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引入教育相对薄弱地区,把好学校搬到孩子的家门口,提高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这种做法起点高、见效快,对广大学生和家长来说,的确是件好事。
2017-08-22 12:37

专家:教材出口“走红”为时尚早

近日,刊登在《纽约时报》网站的一条“为提高数学成绩英国采用中国教科书”的报道引起了大家对中国教育的关注。“中国教材走红英伦”“西方教育向东看”“西方国家开始向中国取经”的说法不绝于耳。
2017-08-22 12:37

开学临近 “状元笔记”受考生“膜拜”

暑假即将结束,不少学生已经开始早早做起了开学准备,其中的重头戏之一便是选购教辅。记者注意到,“状元笔记”、出版日期偏新的教辅书籍更受家长和学生青睐。记者来到北京图书大厦三楼的教辅区,已经有不少家长在进行选购。
2017-08-22 12:37

评论:预防校园诈骗应开展反洗脑教育

近期,一种专门面向求职大学生的贷款——“培训贷”粉墨登场,成为校园贷新乱象。媒体调查发现,一些培训机构以参加培训即推荐工作为名,诱惑大学生申请贷款交高额培训费。
2017-08-21 13:28

评论:名校办分校当设门槛立规矩

名校办分校,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引入教育相对薄弱地区,把好学校搬到孩子的家门口,提高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这种做法起点高、见效快,对广大学生和家长来说,的确是件好事。
2017-08-21 13:28

到底该不该送孩子到美国留学?

到底该不该送孩子到美国留学?
如果送孩子出国,是为了让他长见识,开眼界,脱胎换骨,从此更改家族历史。那所有的骨肉离别,天各一方,可能还有点意义。
2017-08-21 13:28

准女大学生坚持“为爱”退录

8月20日消息,相约填报同一院校,不料,女生被录取,男生却被另外院校录取。19日,武汉一高校来了一男一女两名准大学生,要求将已经被录取的女生“退录”。两名准大学生都来自湖北襄阳,从同一所高中参加高考。
2017-08-21 13:28

大学生让同学帮忙借80万后玩失踪

大学生让同学帮忙借80万后玩失踪
近日来,王女士一家因为女儿借贷的事焦头烂额。原来,女儿因为帮同学的忙,用自己的名义向借贷机构借款9万元借给同学。而现在,还款日期已到,借贷机构一直催着还款,借款的学生却就此失联!
2017-08-21 13:28

大学生征求50万旅游 网友劝其靠自己

“想去南极北极但不想花家里钱,求助,如果有人愿意给我50万让我完成梦想,毕业后5年,我会拿工资的一部分作为回报。”到世界的尽头去看一看,是很多人的终极梦想,21岁的小周也不例外。8月14日,空有一腔极地冒险热情的小周在自己的微博上发起了求助。
2017-08-21 13:28

感恩教育要跳出“集体洗脚”的思维模式

感恩教育要跳出“集体洗脚”的思维模式
8月17日,密山市第一中学举行了一场独特的“感恩会”,1080名高一新生在军训闭营式上,端着脚盆给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洗脚。密山一中的负责人说,此举是希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孩子懂得感恩。
2017-08-21 13:28

“状元陪同参观”给高校游提个醒

记者发现,高校游也催生了相关产业,有机构在淘宝店叫卖“状元陪同参观游览北大清华”,不需要排队就可以进入校园参观,价位200元每小时。学校可以通过勤工俭学或是志愿者的方式,组织学生来引导游人有序参观。在国外的不少名校,都设有相关的校园参观引导服务,游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参观方式,普通参观、校园开放日参观、住宿参观,还有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实现的虚拟参观等等。
2017-08-18 12:29

一天6小时培训班 谁抢走了孩子的暑假?

一天6小时培训班 谁抢走了孩子的暑假?
衔接班的课程还没上完,妈妈又给报了集训班。眼看着暑假马上结束,即将小升初的武汉学生昊昊(化名)感叹道:“感觉自己好像放了一个‘假暑假’。”像昊昊这样整个假期备战于各种培训班的孩子不在少数。
2017-08-18 12:29

大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生活方式成主因

大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生活方式成主因
每次在床上迎来天亮,王晨都会先跟室友打声招呼再睡下。当同学们忙着洗漱、赶着吃饭,开始新的一天时,王晨的“一天”刚刚结束。打一夜游戏或看一夜剧,王晨会感到头发蒙,筋骨酸痛。
2017-08-18 12:29

家长追逐“高端”教育 孩子成了“碎钞机”?

家长追逐“高端”教育 孩子成了“碎钞机”?
​去国外游学比在国内旅游高端,学习马术、高尔夫比打乒乓球、篮球高端?不少家长在“肯砸钱”追逐“高端”的同时,又因为不知道是否有用而感到不踏实——“烧钱”教育就能捧出“高端”的孩子?
2017-08-18 12:29

不少大学新生“录非所愿”:1/8想转专业

不少大学新生“录非所愿”:1/8想转专业
一部分考生和家长反复询问一个问题:被录取到了不喜欢的专业该怎么办?还有一些新生来咨询:自己不喜欢家长帮选的专业怎么办?他介绍说,“录非所愿”这种现象发生在大学新生身上是正常的情况。
2017-08-18 12:29
大洋微信二维码

大洋微信

广报汇微信二维码

广报汇

15:49 全球首台地下“变形金刚”在广州首发
全球首台地下“变形金刚”在广州首发
11月18日,在深达50多米的芳白城际(芳村—白云机场北)施工现场,全球首台原位可变径盾构机“变径一号”顺利始发,标志着这一新技术首次在轨道交通建设领域实践运用。“变径一号”就像地下“变形金刚”,直径可以伸缩调整,既能挖隧道又能挖站台。 [详细]
11:15 城友圈丨巴西市长的足球情,两座城市的体育缘
城友圈丨巴西市长的足球情,两座城市的体育缘
2014年巴西世界杯期间,贝洛奥里藏特市市长阿尔瓦罗·达米昂·达帕斯随米内罗足球俱乐部造访广州,同行的还有罗纳尔迪尼奥、塔尔德利等足坛巨星;2025年,当他重返广州,作为广州第110个国际友城代表,郑重签下友城备忘录时,市长达帕斯与广州的11年,恰是两座体育之城越走越近的生动缩影。 [详细]
11:11 百年“报馆街”活化,光复中路历史文化街区焕新
百年“报馆街”活化,光复中路历史文化街区焕新
地处荔湾的光复中路,曾以“报馆街”之名见证近代中国思潮的激荡。如今,在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的指导下,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光复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利用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成功助力荔湾区获得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 [详细]
10:32 广州新规:缩短了2年 公租房轮候满3年可领租赁补贴
广州新规:缩短了2年 公租房轮候满3年可领租赁补贴
记者18日获悉,《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调整完善公共租赁住房轮候有关工作的通知》于近日印发,将公租房轮候期间领取住房租赁补贴时限由5年缩短至3年,以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详细]
04:17 跟着文化地标游广州⑦|镇海楼:“岭南第一胜概”
跟着文化地标游广州⑦|镇海楼:“岭南第一胜概”
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雄踞于越秀山蟠龙岭上的镇海楼,一直是广州显著的城标,有“岭南第一胜概”之称。其名取“雄镇海疆”之意,广州民间俗称“五层楼”,素有“未登五层楼,不算到广州”的说法。 [详细]
04:17 各地运动员观众齐聚广州 智慧交通助力各方顺利出行
各地运动员观众齐聚广州 智慧交通助力各方顺利出行
十五运会正在火热进行中,各地运动员、观众齐聚广州,城市出行保障也迎来关键考验。各类人群顺利出行的背后,“藏”着一套智慧交通系统。这套系统如何保障开幕式和赛事交通又快又顺?那些藏在屏幕后的“黑科技”在赛事后会“闲置”吗?未来又将如何升级,持续服务市民日常出行?记者带你独家探秘,揭秘智慧交通如何从“车辆调度”走向“长效惠民”。 [详细]
04:17 第二十届中国经济论坛嘉宾点赞南沙发展活力
第二十届中国经济论坛嘉宾点赞南沙发展活力
昨日,第二十届中国经济论坛嘉宾一行走进广州南沙,循着先进制造及文旅线路展开深度调研,在科技创新与生态人文的交融中,感受南沙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与独特魅力。 [详细]